大决战:淮海战役的黄维兵团有多厉害?大决战里半真半假

大决战:淮海战役的黄维兵团有多厉害?大决战里半真半假

  淮海战役的长镜头,其实是用90年代解放军的一个整师拍摄的。   《大决战》三部曲,包含了辽沈战役、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部曲,是建党70周年的献礼片,这三部影片中各大军区所有部队都有所参与,据说前后总共有上百万解放军士兵参与拍摄。到这里,你就能想象,90年代中国商业片尚未启程时,为何会有如此气势磅礴的大场面了。   现在很多人一说起大场面,就想到印度的史诗片《巴霍巴利王》,其实《巴霍巴利王》的编导团队,根本不懂战争,各种脑洞大开的军事装备纯属胡闹。反倒是十几年前的《英雄》,高度还原秦国黑甲军团,第一次用弩阵、箭雨,那才是牛。   可是,这些比起《淮海战役》来,还是距离太大了。   让我们十分瞧不起的黄百韬兵团,居然没有在运河上搭建浮桥,以至于秩序井然的国军到了运河边就乱作一团(只能说解放军当群演当的好,不管是有秩序行军还是有限度混乱,都有条有理)   黄百韬被围困,徐州南下的要冲宿县(今宿州)也被中野拦腰斩断,从华中战场开过来的黄维兵团12万精锐成了整个大会战的胜负手。   于是,长达2分钟的黄维兵团行军开始了。   从坦克底部开始,给人一种重兵压境的压力感。   然后时五路纵队快速行军,坦克和汽车在人群中速度并不慢,还有马匹在飞驰。   队伍过河,五路纵队汇合,自动成为二路纵队,还是车辆在中步兵在左右。如此快速的行军,绝非一个所谓的大导演带着几十个副导演能够指挥调度完成。   这完全就

是一场解放军的例行军事演习!   军迷们看完这个长镜头,纷纷表示,解放战争中的国军绝无可能走出这样的阵型,解放战争中的解放军也不能,甚至抗美援朝时期的解放军也不能。即便到现在,恐怕也只有解放军等少数军队能够完成。   那么,有人要问了,作为一个两小时的电影,有必要耗巨资打造这样一个长镜头吗?   我告诉你!当然有必要!   因为,黄维兵团是淮海战役的胜负手,也是唯一由中野主力消灭的的一个重兵集团。   一个一个来说。   黄维兵团是淮海战役的胜负手。   黄维兵团,由陈诚土木系发展而来。土木系,就是以十一师为基础的十八军。十八军在土地革命时期一度达到了8个师,后来这八个师,扩展为十个军,都是陈诚的心腹充任军长师长和团长。到淮海战役时,黄维兵团包含了由十八军、 十军、 十四军、 八十五军及(个快速纵队组成, 骨干力量是十八军, 共12万人。   事实上,对于黄维兵团,刘邓大军丝毫不敢怠慢。从蒙城开始,黄维就遭到了第一、二、六纵队的顽强阻击。第十八军强渡涡河,进攻蒙城,第十一师向中野一纵、二纵驻守的阵地黄家,发动了疯狂的进攻。两天两夜的激战,黄家一带片瓦无存,土地都被炮弹翻耕了一遍。最终,中野推出了主阵地,后撤。   接下来就是南坪集,中野方面是陈赓的中野四纵,十八军的118师主攻,快速纵队20两坦克掩护,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亲自督阵。仅仅一天时间,中野又丢了阵地。黄维正高兴着,却没想到已经被中野七个纵队包围了。   可是,问题是,中野在挺进大别山时丢了所有重武器,兵力也只有十几万。这样的兵力,这样的装备,怎么可能围歼黄维兵团,甚至极有可能造成南麻、临朐、帝丘店等战役的“中央突破”!   于是,中野祭出了大杀器“飞雷炮”,用汽油桶抛射炸药包,所过之处人人都是七窍流血而死,无一处伤口。国军管这个叫做“没良心炮”。然而事实,却是飞雷炮射程只有一二百米,如果与黄维兵团对轰,根本够不到对方,甚至有可能自爆。真正发挥作用的,其实是射程更远的华野特种兵纵队支援的炮团,尤其是榴弹炮,射程超过1000米,被称为“老太爷”。   当时华野向双堆集调去了了特种兵纵队炮兵 第1 、 第3团和 山东兵团炮兵团 。每次攻击开始,解放军以榴弹炮、野炮和山炮轰击,然后土工作业让飞雷炮阵地前移,飞雷炮轰完,就剩下步兵收割残余兵力了。   黄维兵团是中野主力歼灭的唯一兵团。   淮海战役中,国军总共有五个兵团被全歼,分别是黄百韬兵团14万人,黄维兵团12万人,杜聿明率领的邱清泉、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各10万人。其中,只有围歼黄维兵团的双堆集战役是中野的功劳,其余的四个兵团44万人,则是华野的功劳。   所以,黄维兵团有多厉害,围歼黄维兵团的中野就有多厉害。   为了让中野三大领导邓、刘、陈戏份多一点,华野粟裕戏份少一点,黄维必须比杜聿明和黄百韬厉害地多很多!   当然,这个电影还浓墨重彩介绍了淮海战役总前委,总前委书记邓主席(当时是军委主席)。邓主席在冬日的寒风里洗冷水澡,指挥华野和中野两大军队协同作战,相当厉害。   可是,真实历史却是,淮海战役的总前委,好像并没有起到统筹全局,指挥整个淮海战役的作用。   总前委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,仅仅开过一次会,那时候黄维兵团已经被全歼,杜聿明集团也跑不掉了,基本胜局已定。所以,淮海战役总前委开的唯一一次全体会议,并没有讨论淮海战役问题,反而时为渡江战役做准备。倒是渡江战役,确实是这个总前委指挥的。   淮海战役由华野的饶漱石、粟裕、谭震林提出时,中央不仅同意了,还电令中野同时动作,配合华野行动。当粟裕提出“陈邓统一指挥”时(一贯的让帅举动),中央表态同意,但仅是在电报中要求陈邓以中野主力配合华野作战。甚至,中野都没有电台,只能借用陈赓四纵的电台对外沟通,即使是想指挥华野,也没条件啊。   中央军委的电报中,25封给中野,29封给华野,没有一封给总前委。华野中野给中央的电报,也都没有以总前委名义发出。中野华野互相之间的电报,也没有总前委给委员的电报,没有所谓的上下级关系。所以总前委没有机会在中央军委领导下指挥整个淮海战役。   讲这么多,就想告诉你,黄维兵团的强大,既有历史真实,也有宣传因素。   举报/反馈

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本站不存储、不制作任何视频,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。

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附说明联系邮箱,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。

© 2024 www.cnsealing.com  E-Mail:  

统计代码

观看记录